赔40万!“郸县豆瓣”冒充“郫县豆瓣”被识破,你能一眼分清吗?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541天前 | 8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郫县豆瓣”碰上“郸县豆瓣”……

当“郫县豆瓣”碰上“郸县豆瓣”,一场“纷争”开始了!


郫县豆瓣作为顶尖川菜调味料,有“川菜之魂”之称。据《成都方志》记载,早在清末就出现了郫县豆瓣的雏形——辣豆瓣酱。咸丰年间,川人陈守信在郫县城内开设益丰和酱园,售卖由红辣椒和发酵的胡豆瓣(蚕豆瓣)制成的辣豆瓣酱。


时代更迭,风云变幻,郫县豆瓣不仅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淘汰,反而香飘千家万户,闻名于海内外,成为川菜菜肴中不可或缺的顶级调味品。


为了更好地保护郫县豆瓣这一历史悠久的地方特产,成都市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应运而生。成立后,成都市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及时着手“郫县豆瓣”商标布局工作,并于2000年4月取得“郫县豆瓣”商标专用权。


2005年12月,郫县豆瓣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4月,“郫县豆瓣”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次年又核准为证明商标并获得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随着品牌声名大噪,一些商家也瞄上郫县豆瓣这一“金字招牌”,干起了傍名牌、搭便车的违法勾当。


据红星新闻,河北邯郸芦先生所在的某鹏调味品公司从事“调味品(半固态)加工、销售”等业务,2019年10月,其公司在第30类“已调味的豆瓣酱”商品上取得“蜀郸昙”商标专用权。


据芦先生介绍,因其公司生产的豆瓣产品包装上使用了“郸县豆瓣”标识,被成都市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诉至法庭,一同被告的还有其公司的合作企业成都某味业公司。


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诉称,其是“郫县豆瓣”商标注册人,两被告未经许可,在生产的被诉侵权商品“川九妹 红油 郸县豆瓣”上使用与涉案商标近似的标识并对外销售被诉侵权商品,均构成对涉案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法院审理认为,两被告未规范使用其所述的商标,而是以拆分、添加文字,显著改变特征与字体等方式使用了与“郫县豆瓣”商标近似的“郸县豆瓣”字样;另外,其使用的“郸县豆瓣”标识亦并非对其“蜀郸昙”商标的使用,故其该项辩称不成立。


法院最终判决,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郸县豆瓣”“郸昙豆瓣”标识,并向成都市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40万元。


“郫县豆瓣”被碰瓷事件并非个例。从郫都区食品工业协会处获悉,截至2023年底,其在全国共提起诉讼821件。其中,个别维权案件入选四川法院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对于像“郫县豆瓣”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品牌而言,其商标价值不可估量。因此,对郫县豆瓣品牌、商标的保护理应格外严格,必须对各路碰瓷者严防死守,避免郫县豆瓣品牌形象、商誉遭到贬损。

最后,我们再次提醒广大经营主体,商标布局是保护品牌形象和商誉的重要手段,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注册商标,加强对商标的管理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