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成本占到电动车成本近60%,那我们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近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的一番言论,叫醒了所有人。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之一,自去年年初以来,成本价格持续暴涨,引来一众车企老总们吐槽抱怨自己只是帮动力电池厂商“打工”。
抱怨归抱怨,工作还要继续干。广汽集团亲自下场,总投资109亿元,拟设立一家自主电池公司。同时,广汽集团还同意旗下参股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广汽集团正在努力摆脱“打工人”的称号,大有要把钱留在自己的“口袋”中的意图。
8月29日,本田汽车宣布又与LG新能源达成合作,双方将合作投资44亿美元,在美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这是本田汽车首家动力电池工厂。
或许同样拒绝成为动力电池厂商发财“跳板”,不愿帮人“打工”,向往“动力电池自由”的还有长安汽车。
据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密集申请“长安蔷薇电池”、“蔷薇超集电驱”等在内的众多商标,国际分类包括科学仪器、广告销售、机械设备等,当前商标状态均为“注册申请中”。
此前在上市公司问答平台中,长安汽车曾回应,长安新能源主要聚焦电池、电驱和电控等领域开展产业布局。公司将持续研发CTP(电芯集成到包)、CTV(电芯集成到整车)等集成工艺,2025年电池系统年产能约70万套。
此外,截至目前,长安深蓝(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共申请专利超1300项,囊括电池、电驱、电控、智能化等多个领域,其中仅电池、电驱、电控“三电”领域就超过千项。
就在外界纷纷普遍猜测长安汽车下一步将开启电池自研工作时,长安汽车的回应却给人“浇了一盆冷水”。
长安汽车内部人士回应表示,目前暂未有相关消息,注册商标属于正常的储备工作。
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不断增加,不愿被厂商握住“钱袋子”的车企们不断下场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规律。
不管是车企自己造电池,还是和厂商合作,对技术的考验、资金的需求都非常大,希望车企老总们都能做好和动力电池研发打持久战的准备。
技术、资金的支撑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布局也极为重要,这也是长安汽车未入局先“批量”申请电池相关商标的原因之一。
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中的坚盾与利刃,其已经融入到现代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里,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宽市场空间的重要方式。
不管是初创企业还是知名大厂,都需要及早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和运营,如果布局得当,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为自家商品、服务保驾护航的同时,还能赶超同行,占据有利市场地位!
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