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高考分数出炉,考生们纷纷忙于填志愿,不想,一所名为“山河大学”的虚拟大学在网上火了起来,引发网友广泛讨论,还吸引到了教育部的注意。
“山河大学”,源于网友的一句玩笑,如果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的343万考生,每人出1000元,就可以在四省交界处打造一所面向四省招生的综合类大学。
网友们对这个天马行空的提议很是买账,“山河大学”也成为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山河大学”虚构的所谓官网、校训、校徽、院系、招生简章等,也被网友们接力设计出来。
为什么会虚拟出“山河大学”?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总人口超过2亿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甚至没有一所985大学,高考竞争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激烈非常,同时还存在人才严重外流的问题,这也成了“山河四省”的一块久久不能治愈的“心病”。
“山河大学”能爆火,背后承载的是山河四省大多考生,寒窗苦读十余年却翻不出浪浪山的无奈与悲恸,是一个突然而不荒诞的人生梦想。
随着网上这一波接力创办“山河大学”的热潮不断升级,据天眼查App显示,“山河大学”已被申请注册为商标,申请人包括上海某科技公司、漯河某文具公司,国际分类涉及广告销售、办公用品,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申请中。
网友表示:既然都注册了,要不拿出十几亿建造山河大学吧!山河四省的莘莘学子会对你们感激不尽的!
商标凝结着企业的信誉,承载着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如今,各大平台兴起的网络热词成为了商标注册中竞相争夺的对象。此类网络热词商标一旦抢注成功,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关注其所对应的商品,将网络热词本身的关注度转化为对商品的关注度,有助于市场开拓。公司表面上抢注网络流行用语,实际上是为了背后带来的市场曝光率和社会关注度。
网络热词注册为商标有机会为企业带来利益,但是存在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网络热词后浪推前浪,大部分网络热词只是昙花一现,在热度退减后,品牌消费者流失的可能性极大。
此外,《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大多数的网络热词商标名称不具有显著特征,不能便于区分识别,申请商标很有可能会被驳回。
因此,企业切不可盲目跟风“蹭热点”,虽然热词自带流量,但热词本身往往与公共利益、公众情感、政治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市场主体将热词作为商标注册后进行使用,很有可能会造成对公众情感的损害,也会造成公众对使用该商标商品及市场主体的负面评价,反噬商标使用人的商誉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