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代糖被判“死缓”?阿斯巴甜还有专利?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735天前 | 1041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们在讨论糖、代糖与健康的关系时,必须结合摄入剂量来分析。

当世界上最常用的“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被贴上“致癌”标签,一场关于“糖”的革命要开始了?


今天,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IARC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得知消息后,网友吵翻了。有网友表示,以后不喝了;也有网友表示,抛开剂量谈毒性,晒太阳也致癌。


从世卫组织的报告圈重点!目前阿斯巴甜确已被划定为“可能致癌物”,但此前确定的每日每公斤体重少于40毫克的摄入量仍为摄入阈值。


按照JECFA的说法,假设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其他食物,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化学)甜味剂,1965年12月,美国某公司研究员詹姆斯·施拉在研究胃溃疡的治疗药时意外合成了一种甜味化合物——阿斯巴甜,此后詹姆斯·施拉阿斯巴甜申请了新专利。


阿斯巴甜的热量只有蔗糖的1/200,但甜度却是等量蔗糖的200倍,也正因具有热量低、甜度高的优势,阿斯巴甜在很多饮料和食品中都有应用。比如无糖可乐、酸奶,冰淇淋,薯片、口香糖、很多无糖食品中,很容易见到它的身影。


由于阿斯巴甜在我国被允许添加使用在12大类食品中,众多商家也围绕“阿斯巴甜”申请了包括“一种阿斯巴甜结晶装置”、“一种阿斯巴甜生产工艺”、“一种用于食品中阿斯巴甜含量的检测装置”等数十件专利,目前多件专利在有效期内。


总的来说,世卫组织的这则涉及阿斯巴甜的健康评估报告,更像是一则健康警示标签,警示消费必须重视长期超量摄入阿斯巴甜这一类人造甜味剂对身体的危害。


同时,有营养学家也指出,“我们不必恐慌,致癌物的评级并不等同于其风险程度,很多常见食品成分都被列为致癌物,但我们仍可正常消费。”


我们在讨论糖、代糖与健康的关系时,必须结合摄入剂量来分析。因为所有食物的过量摄入对健康都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只不过不同食物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和剂量反应关系不同而已。


也就是说,即使宣布阿斯巴甜是可能致癌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这种甜味剂不能正常用了。


基于此,想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阿斯巴甜、三氯蔗糖一类的代糖仍会被作为主要的甜味添加剂使用在多种食物中,但其添加剂量恐会被严格要求,而部分消费者也将更倾向于选择含有其它天然甜味剂的食物。


消费者也不用“封杀”甜味剂,甜味剂作为蔗糖替代物已形成一种趋势,而之所以会引发健康问题的探讨,根本问题是消费者吃这些含有甜味添加剂的食品没有节制,摄入的甜味添加剂总量过多,让自己面临了健康风险。



    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