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吃出胶制异物,鸭鸭再成背锅侠?真相来了
来源: | 作者:law-唐邦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 672天前 | 89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鸭未平一鸭又起?终究是可爱的鸭鸭默默扛下了所有……

“我吃个烧鸭,吃出来个胶套,怎么回事?”7月17日,李同学在社交平台爆料称,自己在广州一所职业学校培训期间在该校食堂的饭菜中吃出胶制异物,怀疑是避孕套。

对于媒体的问询,校方给出回复:问责全体厨房员工并进行扣钱处罚,对于涉事厨师予以开除处理。同时将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内部调查,包括追踪原材料供应链、排查可能的操作失误和检查食堂流程。对于该异物的认定为“鸭子眼球膜”。


扣钱处罚、开除处理、内部调查、异物认定,一整套流程走下来顺滑无比,但李同学和网友们并不认可。


随着网络舆情进一步扩大发酵,广州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会同区相关部门及属地镇街对涉事学校食堂开展调查。


18日上午,广州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相关情况通报:“涉事食堂被责令关闭,相关样品已妥善封存并移交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中。”


19日上午,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最新情况通报称:“综合形态学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和红外检测等检测结果,送检样品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


一鸭未平一鸭又起,终究是可爱的鸭鸭默默扛下了所有……


江西某学校“指鼠为鸭”事件历历在目。6月1日,一则“江西一高校饭菜中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


6月3日晚,涉事高校通过官方微博紧急辟谣:“当事学生本人在事发当时即邀请同学共同对“异物”进行了对比,确认“异物”为鸭脖,该学生已现场作出书面说明,对视频内容进行澄清。”


随后,高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江局长也出面表示:“经过反复确认,学生反映的异物并非老鼠头,而是鸭脖。”


江局长的结论随即引发了网友大规模质疑,有人甚至戏称“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鼠为鸭”。


为还原事情真相,给民众一个交代,江西省成立了高规格联合调查组。


最终在“鼠头鸭脖”事件发生半个月后还了鸭鸭清白:“根据国内权威动物专家对提取的当事学生所拍现场照片和视频进行专业辨识,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


伴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江西涉事食堂也被从严从重处罚,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涉事企业和法定代表人顶格处罚。


至此,这一引起轩然大波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尘埃落定,但“鼠头鸭脖”却未完全退出大众视野——有人卖起了“鼠头鸭脖”的周边,还有人抢注了“鼠头鸭脖”相关商标……


有网友发现,网络上出现鼠头鸭身钥匙扣,用券抵扣后9.9元1个,月销量过百。据该店铺工作人员介绍,鼠头鸭身图案为商家自行设计,还注册了版权。目前,该商品疑似已被下架。


此外,据企查查APP显示,与此事件相关的“鼠鼠我鸭”“指鼠为鸭”“鼠头鸭脖”多个词条也被申请注册商标,目前商标状态均为“注册申请中”。


这些商标申请人显然不了解商标审查的尺度,在官方大力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申请这个大背景下,这种纯纯蹭热度的热词商标一眼即无。


最后,我们也奉劝部分商标申请人,不要一门心思“蹭热度”。热词商标一旦被判定为扰乱正常的商标注册秩序,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进而具有不良影响,商标申请注册被驳回绝对没跑了。



    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