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亦凡”三个字又双叒被挂上了热搜。
2022年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案,对被告人吴亦凡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附加驱逐出境;以聚众淫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同时吴亦凡也因偷逃税被追缴并罚款6亿元,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已依法向其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被告人吴亦凡不服,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23年7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上诉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一案,案件将依法择期宣判。
此前,吴亦凡案当事人都美竹曾表示建议吴亦凡改名“吴签”。值得一提的是,“吴签”被多方申请注册商标,申请人包括生物技术、贸易、传媒等公司及多名自然人,申请时间集中在2021年7月,当前商标状态多为驳回复审。
网友表示:“好家伙,这个也能注册商标啊!”“公布一下抢注这个商标的企业名单,让大家看看哪些企业为了蹭热度毫无底线!”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民众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在我国商标注册制之下,抢先占有商标资源成为部分别有用心者谋利的手段。
抢注“吴签”商标,无论追求何种目的,都击穿了商业道德底线,也逾越了法律红线。类似的事件还有吴亦凡事件中的女当事人姓名“都美竹”及相关词汇“见亦思签”等,电视剧《狂飙》里的黑老大“高启强”、人贩子“梅姨”等,都被多家公司及自然人申请注册商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相关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注册网络热词,首先必须要遵守《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不能伤害社会主义道德风、不能存在敏感词语,如果有的话就很容易被驳回。
流量经济时代,抢先机、抓流量本身并非原罪,抢注商标的商家无非是想借着热点吃一波流量红利,但不能因此使得蹭热点抢注商标成为一种流行。如果抱持急功近利心态,只顾投机取巧、狭隘竞争甚至无视公序良俗、社会影响去抢注商标,这样的企业注定也没有更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