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火锅“打”巴处火锅一拳,非但没挨揍还得了一笔钱,还有这种事?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了一则裁判文书,被告人齐某、余某因侵害巴奴毛肚火锅有限公司(下称巴奴火锅)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判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据裁判文书内容显示,余某在河南信阳经营的“巴处毛肚火锅”店,在店铺的招牌、点餐单、餐具、挂墙海报等使用了“巴处”、“巴处毛肚火锅”字样,且店铺装潢与巴奴火锅相同或近似,还在美团App、大众点评网上进行了宣传。
巴奴火锅认为“巴处毛肚火锅”经营者余某和授权“巴处”商标及店铺装潢的齐某,涉嫌侵害其注册商标专用权,遂将二人诉至法院。
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余某作为火锅同行业经营者,擅自在其经营的“巴处毛肚火锅”店中使用与巴奴近似的商标以及装潢,侵犯了巴奴火锅的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齐某作为商标及被诉店铺装潢的授权人,构成共同侵权,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余某、齐某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巴奴公司经济损失8万元及合理开支5000元。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余某的这家“巴处毛肚火锅”已于2021年6月注销。此外,某众点评网站显示,信阳市的两家巴处毛肚火锅也已经歇业闭店。
8.5万难倒一家火锅店?不至于,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更大……
我国火锅行业参与者众多,全国遍布火锅店数量已经超过60万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89亿元,火锅市场红海一片,但不是谁都能突出重围,成为头部品牌。
而头部品牌之所以能稳居头部位置,在于其强大的品牌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保证企业在犯错之后依然可还有机会焕发勃勃生机。
而想要被打造成头部品牌的第一步是创立品牌,只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品牌才可能通过运营在行业中冒头,否则,一个靠着“碰瓷”得来的品牌,永远有经营风险。
在此,我们也奉劝部分个体商户/企业经营者,不要一心只想着卖弄小聪明寻找捷径,一旦“歪心思”被识破,挣得都不如赔得多!
事实上,餐饮业屡屡遭“碰瓷”只是一个缩影,其他众多行业也时常会碰到品牌被“傍名牌”、“搭便车”而维权耗时又耗力的尴尬情况。
要想品牌不受侵扰,作为权利主体的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身的品牌建设,除了要注重商标保护布局以外,更要重视商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只有搭建起完善的商标运营和管理体系,才能尽可能减少商标被搭蹭,商誉被贬损的情况的发生。
企业经营者在日常商业活动中,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尊重知识产权,,依法诚信经营,不断通过提高自身商品和服务品质、打造独立品牌,来赢得市场服务社会,而不是以投机取巧,混淆和傍名牌的方式获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