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一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其中一则“幸某咖啡”侵权“瑞幸咖啡”的案件,引发多方广泛关注。
案情显示,杭州某公司2022年注册并使用“幸猫咖啡”商标,在全国范围内有86家加盟店。各加盟店的咖啡杯、咖啡纸袋、店员服饰等处均使用与“瑞幸咖啡”相似的标识。
全方位模仿“瑞幸咖啡”?可以,胆子很大!
瑞幸公司知晓后,一纸诉状将杭州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500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幸猫咖啡”和“瑞幸咖啡”构成近似,被告侵犯了瑞幸咖啡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告在明知“瑞幸咖啡”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情况下,使用近似标识进行全方位模仿,侵权的主观恶意明显,并从中获取了上百万元加盟费,获利巨大,侵权情节严重。
另外,在举证过程中,被告并未提交其掌握的相关证据,也没有说明理由。法院遂依法参考瑞幸公司的举证计算,对被告适用二倍惩罚性赔偿,确定商标侵权赔偿数额为516万元。判决对瑞某公司关于500万元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的诉请全额予以支持。
判决书作出后,原被告在上诉期内均未提出上诉,判决生效。但被告杭州某公司却迟迟没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停止侵权、刊登声明、赔偿损失的义务,瑞幸方面已申请强制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似乎很看好幸猫咖啡这个品牌,2022年12月和2023年2月,杭州某公司分别获得了2500万元人民币、1500万美元的融资。
另据知识产权信息显示,杭州某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8件商标,包括“幸猫咖啡”、“LUCKY CAT”和蓝底猫剪影的图形商标,当前仅有4件“幸猫咖啡”商标注册申请,其余商注册申请均已被驳回。
从“泰国瑞幸”到幸猫咖啡,瑞幸咖啡又告赢一个。
商业市场中,蹭知名品牌热度的现象颇为普遍。模仿热门品牌虽能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目光,却会导致品牌识别混乱,更可能引发侵权诉讼,甚至面临巨额经济赔偿。
在此也提醒广大经营者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最好在品牌初创阶段就做好商标的布局工作,为自主品牌筑起“防护墙”。
另一方面,本案也为广大加盟商敲响警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决定加盟某个品牌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品牌考察,避免落入“陷阱”。